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強積金自由行(非完全自由)

作為身在香港的工資奴,又對投資理財有興趣,我一直都有留意傳媒對不同強積金的基金回報的比較,例如這個。印象中曾經數次看到永明的彩虹香港股票基金跑出,其表現比其他港股主動型基金甚至比被動型的港股指數基金表現更好,但只是自己沒有永明的帳戶,也懶於行動,所以一直也沒有深入了解。

家中的羅勒竟然開花

近期有一位好友成為了永明的經紀,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在永明開設強積金户口,我便做個順水人情,一方面支持下朋友,另一方面給自己一個機會選擇這個傳說中的港股基金。

我本身有兩個強積金帳戶,在匯豐的個人帳戶和在銀聯BCT的供款帳戶,大學時代還有一個忘了是那裡的帳戶,是當時在大學打工開設的,後來已經給我整合了到匯豐。而匯豐的那個比現在銀聯BCT的結餘多數倍,畢竟在銀聯BCT只是供了不足兩年。

恆指基金佔了我在匯豐強積金的大約20%,我最初打算把這部份的資金轉到永明買入港股基金,這樣便可以享受一下這個往績不錯的主動型港股基金(Okay,我好明白過去業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同時不影響本身的股債和投資地區上的分佈。奈何一個咁簡單的願望,之後發現原來都只是我的一箱情願......人生還真的是充滿打擊呀......

原來不論是強積金轉移或整合或半自由行,我們能夠選擇的只有全部轉移(半自由行便是你能夠轉移的那部份全部),實際上並不容許以上我幻想的這種操作,即是你不能夠把你的強積金靈活地配置在不同的強積金公司上!

換另一個角度咁解釋,便是你能夠在不同的公司擁有個人帳戶,但相互之間並不能夠部份轉移資金。

例如你在中銀強積金和宏利強積金各持有20萬恆指基金和美股基金,你不能因為對於市況的轉變,將分配改為10萬在中銀的恆指基金和30萬在宏利的美股基金。你可以做的是把中銀強積金帳戶整合到宏利,在宏利重新分配為10萬恆指基金和30萬美股基金。這假設了宏利也在相同指標的基金,但也不代表兩間基金公司在相同指標下的基金有相同表現。

這些限制實在令人無言,還說本港的強積金已經發展了差不多二十年,原來制度還是這麼陽春,真是可悲笑話一則。

結果我改為在銀聯BCT半自由行過去永明,下次再談永明彩虹香港股票基金。

這文章也放到Baby Kingdom的家庭理財版面,多謝支持。

---------------------------------------------------------------------------------------------------------

多謝支持睇到尾,有任何意見或感想都歡迎寫低留言,你的留言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

這是你的第一次到訪嗎?由這裡開始認識我們吧。

想最快睇到我的新文章,請以RSS feedEmail接收半桶水爸爸最新文章。

12 則留言:

  1. 我把自己的 MPF 當成股票般操作,2017 年升上 28,000 點時把所有 MPF 轉去 保本基金,然後按兵不動,在 2018 年 12 月尾美股狂插時再轉去北美基金。現在工作帳戶回報 26.48%;個人帳戶回報 34.6%。

    我不信任何的基金經理,所以只好自己做自己的基金經理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雲地兄太利害了,時間掌握得很好,請問這個回報率是一年計還是由何時開始??

      刪除
    2. 是從建立帳戶開始計的。

      刪除
    3. 看了你的文章,能夠堅守自己的規則來操作,實在利害

      刪除
  2. 我覺得最合理的做法, 是積金局在網上設一個平台, 並把所有公司的各類產品全部擺上網, 並把過去表現和收費清楚列出, 好讓市民自己 login 並自行選擇轉換產品, 而不是要搞一大輪, 又約時間又填表, 先可以由一間公司搬去第二間, 廢時失事之餘, 仲隨時只係由一個坑掉入一個坑

    不過咁進取兼阻住班MPF友搵食既做法, 垃圾積金局班大粒佬又少做少錯, 唔做唔錯, 邊會肯出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會諗現時制度既得利益者係邊個,我認為係最多人用個間。如果做到個平台咁方便,客戶好方便轉錢走,對邊個最大影響?強積金公司到時真係要大幅減價去搶客。

      積金局等組織,背後係代表僱員較多定係代表基金公司較多,呢樣野好明顯。而且仲有僱主既利益,選用強積金公司來換取其他金融服務上的好處,呢樣野好常正,太方便轉錢走亦影響左佢哋。

      刪除
  3. 強迫金根本就是養肥基金經理,官商勾結的產物,設立種種限制預料中事。唯有自求多福,我遲啲應該會全部提哂出來。

    回覆刪除
  4. 每次睇到強積金既討論,都會忍唔住講兩句,因為香港政府實在太求其。
    我既新加坡老細每次過來香港,都會重複講新加坡既公積金(類似我地既強積金)。
    仔細位唔講,只講幾點:
    1. 買組屋時,佢地可以用公積金俾首期及供樓。
    2. 除左基金,佢地可以用公積金投資股票,雖然限於藍籌股
    3. 保本基金係政府包,好似有1.x ~ 2.x%回報(實在唔記得)

    當然有好就有壞:
    1. 佢地要用人工2X% ~ 30%去供,計埋稅就真係一出糧冇左一筆
    2. 組屋有年齡限制同埋要結婚先有優惠之類。

    我唔係想表達新加坡做得幾好,畢竟我係唔係新加坡人,唔知佢地有幾唔滿意公積金,只係想表達香港做得真係差,個機制放埋一齊比一比,自由度真係冇得比(已經唔想比較人地冇對沖機制),咁多年強積金自由行都做唔到,真係冇野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你分享新加坡既情況,佢地可以係退休前動用公積金真係很好。反觀香港,可以話係政府唔做野,亦可以話政府當市民係弱智。

      至於無進步呢點,始終當權人士需要討好既首位並唔係市民,就一定唔會為市民諗咁多。

      學風兄上面咁講,小市民唯有自求多福,甚至另找出路...

      刪除
  5. 永明個隻係成日跑嬴恆指,但唔識睇,而且管理費2% vs 指數基金0.775%。

    既然唔識,所以買恆指基金算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下篇我會講永明呢隻,管理費唔駛2%,而且管理費已經係價格上面反映左。

      你講得好正確,恒指基金係最簡單實際既選擇。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