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保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保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陳慧琳同你講最多有400%回報既儲蓄保險

陳慧琳都算係我呢一代八十後既集體回憶。

佢唱歌唔算一流,但會記得幾首佢既歌。演技非常一般,但又會記得幾套佢主演同客串既電影。加上佢係娛樂圈既實際活躍時期唔算好長,有咁既成績同人氣都算係天時地利人和既巧妙結合。


娛樂既野呢度唔講咁多,最後放幾張劇照俾大家重溫下就算。

番正題,陳慧琳最近幫某保險公司賣廣告,推銷一份名為「童創未來」的儲蓄保險,大大聲咁講可以有高達400%回報。

我哋講家庭理財,呢種以應付兒童將來教育需要為賣點的儲蓄保險產品,其實早就應該講。不過另一方面,我一直強調保險就係保險,唔應該混合儲蓄或投資,所以對儲蓄保險興趣不大。不過,今次見到陳慧琳(好啦,我都係承認係佢fans吧),無辦法唔捧場睇下。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零成本的住院現金保障計劃?

有朋友收到中銀人壽cold call,推銷住院現金保單。月供十年,不管中途有沒有索償,十年後均可以全數取回已繳總保費的 101%。朋友仔問我除左蝕通脹之外,有無古惑。


我從來都無認真睇過住院現金保單,今次乘機研究下。

谷歌搵到中銀人壽有一個“康盈住院現金回贈保障計劃”,完全吻合朋友的描述。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強積金自由行的空窗期(及失控期)

今次係強積金轉換的最後一篇,回顧一下,第一篇講強積金自由行的局限性,第二篇講永明香港股票基金,最後一篇講空窗期。


先假設我們由原先的強積金公司(以下簡稱為公司A)把資金自由行轉去另一間強積金公司(以下簡稱為公司B)。

強積金轉換空窗期的定義是公司A賣出我們的基金後,把現金轉到公司B,然後直至公司B買入基金的這段時間。這段時間不論市場怎樣變化,因為我們的資產脫離了市場,升跌多少也對我們的這筆資產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便稱為空窗期。空窗期造成的風險便是錯過市場的升幅,或避過市場的跌幅。

我是在一月十三日簽申請表的,當天是星期日,恆指週五收市價為26,667點,兩週後的收市價為27,569點,升幅百份之三點三。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息口對十倍槓桿保險融資的影響(向皮老闆借題發揮)

早前皮老闆分享了一個十倍槓桿保險融資計劃,資料如下:

保額:800萬
貸款:754萬
首期:46萬
貸款年息率:2.5厘(和P掛鈎的)
假如息率不變下,每年還息:18.85萬
三年後贖回可得:881萬

皮老闆忙於享受半退休生活,文章言簡意賅,短短幾點風險提示都講左加息兩次,再加一句“邊有咁大隻XX隨街跳?”,我們應該心領神會。

皮老闆...(網上圖片)

我今次就借題發揮,睇下息口對這個十倍槓桿保險融資計劃(保費融資/Premium Financing)的回報有咩影響。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強積金自由行(非完全自由)

作為身在香港的工資奴,又對投資理財有興趣,我一直都有留意傳媒對不同強積金的基金回報的比較,例如這個。印象中曾經數次看到永明的彩虹香港股票基金跑出,其表現比其他港股主動型基金甚至比被動型的港股指數基金表現更好,但只是自己沒有永明的帳戶,也懶於行動,所以一直也沒有深入了解。

家中的羅勒竟然開花

近期有一位好友成為了永明的經紀,問我們有沒有興趣在永明開設強積金户口,我便做個順水人情,一方面支持下朋友,另一方面給自己一個機會選擇這個傳說中的港股基金。

我本身有兩個強積金帳戶,在匯豐的個人帳戶和在銀聯BCT的供款帳戶,大學時代還有一個忘了是那裡的帳戶,是當時在大學打工開設的,後來已經給我整合了到匯豐。而匯豐的那個比現在銀聯BCT的結餘多數倍,畢竟在銀聯BCT只是供了不足兩年。

2018年8月9日 星期四

三十五歲的七個理財目標

早前在理財網誌Budget are sexy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7 money goals to hit by the time you’re 35,簡單講便是三十五歲前的七個金錢目標。這篇文章吸引我的最大原因是本人今年剛好便是三十五歲,很想看看我能否達成這些目標。

其實我最大的目標是一家人開心快樂

這七個目標最早出現在Business Insider,文章的重點是achievable,即是這些目標是凡人可以達到的,而不是那些三十歲前創業賺過億的超級人生勝利組。

以下我們逐點睇,講下我有沒有達成這些目標,大家都可以回應一下自己的情況。我英文程度一般,不作出翻譯了。

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再談香港年金計劃

八月八日便是香港年金計劃的登記結束日,登記了的老友記會收到分配結果和約見銀行代理進入投保程序,想買又錯過了登記期限的朋友便要等下一輪了(如果有的話)。

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表明立場,香港年金計劃是不錯的退休資產配置,原因是終身派發和有香港政府的背書。但只能使用有重病都用唔著的閒錢去買,因為退保有損失。


今次重提香港年金計劃,主要是想講下坊間如何談論此計劃。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是否推薦香港年金計劃俾四大長老?

講左一年有多,香港政府終於正式推出香港年金計劃的詳情及於七月十九日開始接受市民提交申請認購意向。

近兩星期的報紙都有不少篇幅談及香港年金計劃,但我認為最詳細清楚的便是香港年金計劃的官方宣傳小冊子,非常值得有興趣的朋友細讀一下。

政府和天王背書的香港年金計劃﹝相片摘自蘋果即時新聞﹞
政府和天王背書的香港年金計劃﹝相片摘自蘋果即時新聞﹞

我屬於幸運的一群,四大長老俱在,所以我一向都好留意政府的長者政策。加上政府提供給市民的財經類產物,遠至盈富基金,近至銀色債券,都往績良好,當中ibond和銀色債券都甚有派錢的味道。所以我也花了一點時間去看看這個香港年金計劃是否值得推荐給四大長老。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轉換至含自負額醫療保險 大幅減低保費開支

大約一年前我為家人和自己都買了一份醫療保險,那是一份實報實銷的總額型保單。當時我是直接和承包舊公司員工醫療保險的保險公司買的,不用驗身,承包原有疾病(如果有的話),而且價錢可以接受。

現在這醫療保險快夠一年,夠期交保費,便乘機睇下有咩需要調整一下。

精明地選擇保險計劃,慳番黎食同玩
精明地選擇保險計劃,慳番黎食同玩

由於一年前我剛祼辭,未開始找新工作,還曾經幻想過創業,和現在的穩定工作情況大不同。現時公司的員工福利對家人和自己也有不錯的醫療保障,某程度上和自己購買的醫療保險在覆蓋範圍上重疊了。在這個時候,一份含有自負額條款的醫療保單似乎適合我。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遲來的醫療保險

兩年半前,半桶水爸爸寫了保障家人的人壽保險一文,估唔到事隔咁耐才有第二篇關於保險的文章,今次講醫療保險。私家醫院醫療收費高,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現代人平均壽命長但身體健康差,因為以上種種原因,醫療保險其實很重要。

話雖如此,我一直也是沒有購買任何醫療保險的。原因是公司的醫療保障實在太強,無理由買一份比佢差既保單,比佢好又買唔起,所以一直也完全忽略了這個環節。但因為我在十一月尾便會離開現在的公司,所以係時間搵番份醫療保險俾自己和家人,以填補這個保障。醫療保險分住院和門診兩類,住院亦有分實報實銷和現金兩類,賠償亦有分總額和分類兩款,現在講下我的選擇。

醫療保險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不時之需